户外徒步,是一项方兴未艾的运动项目。因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够领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景观,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并且受众群体十分的广泛。
无论是一个人或是三俩好友相约的毅步同行,沿着山间小径攀爬行走;还是十几人组队徒步穿越,在设定的线路上协同完成。都能够获得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良好体验。
户外徒步即是旅行,也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旅行。徒步穿越就有着探险体验、挑战自身极限的性质。“驴道”上流传的“脚在地狱,眼在天堂”之说,就道出了它的危险程度,不乏有折戟尘沙事例。这远远超出了旅行的范畴。
户外徒步,根据强度、环境、安全因素等指标,可细化成三大类。
第一类:徒步穿越
徒步穿越,是指在设定区域里,靠徒步行走来完成起点到终点的活动过程。中间可能要跨越诸如山岭、丛林、沙漠、雪原、溪流、峡谷等危险地貌地带。要求个人要有较高的野外综合技能,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体。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时还要有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
第二类:徒步旅行
徒步旅行,是指含有明确的目的地,在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较为熟悉的线路上,依靠徒步进行的中长距离的健身游览活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可长可短,线路中有“主观规避、客观允许”的条件。行进区间没有过于危险的地貌地带。要求个人具备野外活动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第三类:徒步行走。
徒步行走,是指在规范的线路上“溜达”或“暴走”的短距离户外活动。对活动能力没有硬性要求,活动区域内不存在客观上的危险性,可理解为休闲式散步运动。
在外人看来,户外徒步是一种苦行,是自虐的行为。靠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远方,没有乘坐交通工具呼啸而过的那种舒坦与惬意。
诚然,从舒适度方面来看,户外徒步的确劳心劳力,并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体验感却是独一无二的。徒步丈量,激发人的潜能和斗志,更能获得接近原始的那份享受;更能接近自身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跬步叠加到眼中遥不可及的山顶之时,倚杖而立。那些你曾在意的过往,会随着一口沉重且自由的呼吸化作了轻风飘去。当你对着空濛的岭脉或不见天日的密林尽情地呐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彻底清空,只剩下信心、勇气、斗志、满足......
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面对横亘眼前的山川河谷,人只是渺小的砂砾。信心和毅力只有在超强的锤炼过程中,才能达到托起荣耀自尊的能力。户外徒步,是增强信心,锻炼毅力的最好的途径,是人类最原始的治愈心灵伤痛的手段。
一脚地狱,一眼天堂,仍然阻挡不了人们去挑战、去征服的脚步。隐匿在人性中的强大源动力,会催促一个生活强者,踏着艰难前行,不畏困苦,用双脚伏载着灵魂,走进没有污浊的风光景色里,实现“山脊舞手杖,云下我为峰”的壮举。
好了,我所理解的户外徒步就这些了。下面,把本溪三条经典户外徒步线路分享给大家,希望旖旎的驴道上有你的脚印,巍峨的山巅出现你的英姿。让身心的感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条线路徒步穿越:本溪八峰
“本溪八峰”,是指在位于市郊东南方向的大峪岭和老母岭上,以青石峰、烟囱砬子、石人峰、大峪顶、大峪岭、老母岭、小河背、马家峰八座海拔高度米以上的山峰为主,连同37座小山峰组成的山脊类型线路。全程线路呈U字型,正反穿越。U口北向,与育龙路相对。
“本溪八峰”是本溪地区强度最大的户外线路。与鞍山的“千山27峰”、辽阳的“黑光白”和营口的“赤步”统称辽宁四大户外徒步穿越强线。
八峰线路因其穿越强度大,里程长,故被驴友们拆分为大八峰和小八峰两条线路。
大八峰是以樱桃花园小区的樱桃山为起点(沿樱桃小区门前的柏油路向前走大约、米左拐,有4、5条上山小路可以到达樱桃峰,然后再去往青石岭),以关山悦二十中学为终点,出山。全程18公里左右;
小八峰是以程家育龙路隧道为起点(由隧道前右侧分水墙羊肠小道入山,至顶沿山脊南向行进),以老母岭为终点,出山。全程是大八峰的三分之二里程。或以观山悦二十中学为起点,以老母岭为终点的反向线路,全程是大八峰的三分之一里程。
本溪八峰徒步穿越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所有主要大小山峰都必须登顶穿行。穿行的山路,其实就是“驴”道,是驴友们用砍刀劈荆斩棘开凿出来的,乱石横路,荆棘密布,全程都需要小心翼翼,危险性极大。
穿越时,荒草密布荆棘丛生的斜坡山路,必须抓住树干和藤条,紧贴山壁走;呈七十度角倾斜的巨石陡坡,需用力抓住岩石边角,双脚稳稳踩住岩石切面的微小坑洼,小心翼翼地攀爬。
线路上风景虽然比不上名山大川,却也有独到之处。山如鱼脊,松如虬龙,与嶙峋巨石搭配,弥漫有几分荒古的气息。进入冬季,雪后的八峰更展现出了一种特有的魅力,远近群山丛峦叠嶂、错落有致。南坡展现着斑斑驳驳的容貌,北坡则是白雪皑皑,原驰蜡象。呈现出不断变幻的北方独有的天然板刻画面。
穿越的线路上,烟囱砬子是最险的地域,需要翻越险峻的悬崖地段。在整个山脊穿行过程中,起点与终点都有悬崖路段存在。
老母岭是整个路线上最主要的节点,它不仅是界定大小八峰的分界岭,也是一处重要的下撤点。海拔余米的老母岭顶,是本溪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平顶山园区项目改造的重点之一,由此通向平顶山至滴水洞的“登山健身步道”的土石山路,已经完成了柏油公路改造,而且老母岭顶加装了玻璃观景平台,是一处大有可期的旅游景点。
附:本溪八峰穿越提示
:高。峰脊线路,烟囱砬子是最险的地域,起、终点都有大角度的悬崖地段。
:大八峰线路,18公里左右;小八峰线路12公里或6公里左右。
:大八峰强度穿越时间8小时左右。强驴越野模式6小时;赏景拍照9小时。
:春、深秋初冬之季,便于辨识路况和方向,夏季易迷路。
:有户外穿越经验,体能充沛的户外徒步人群。
:冲锋衣、裤、登山鞋、登山杖、冰爪、户外眼镜等。
:足量矿泉水或淡盐水、巧克力、牛肉干等高热食品及止泻药、消炎药、创可贴等。
:需要有当日户外出行人身意外伤害险。(网上可购)。
PS:1、示意图中所示的山峰海拔高度和线路里程皆为驴友实测,因测绘点不同,故数据存在差异。部分山峰名称为驴友所命名。
2、不建议个人单独穿越,山中有野猪和其它动物出没。第一次穿越的团队,需要有向导带路,避免迷路。
3、穿越时,留意线路上的前行或下撤指示路标,做好预案。
第二条线路徒步穿越:本溪卧龙岩溶小峡谷——窟窿山连线。
西砬湖地缝式岩溶小峡谷和欢喜岭逆断层,是本溪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平顶山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本溪市明山区卧龙镇境内。由于景区尚未开发,保持着原始的地质景观。所以,成为了省内户外爱好者们喜欢徒步穿越的经典线路。
卧龙峡谷是岩溶峡谷的雏形,在地质学界被称之为“地缝式岩溶小峡谷”。因其地理位置处在卧龙镇的西砬湖,所以有“西砬湖地缝式岩溶小峡谷”或“卧龙岩溶小峡谷”之称。
卧龙岩溶小峡谷景区内,有着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和溶蚀地貌,溶蚀洼地和落水洞极为发育。其尽头断层及伴生构造与欢喜岭逆断层,充分展示了地质构造的多样性和典型性。
峡谷谷长2.2公里,谷底宽2.5米——30米,最窄不足2米,峡谷沿东西走向展布。峡谷有多处呈阶梯状季节性小瀑布,其落差一般为3-4米,最大落差70余米。丰水期时,山水沿峡壁飞流直下,颇为壮观。
夏季,峡谷里非常凉爽,四周浓荫蔽日。峡谷两侧盛开着山野花,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飞舞,意境满满,不失为避暑的好地方。
峡谷内呈四层阶梯状,每层阶梯都有各自地质风貌特点。徒步过程中,要注意脚下的跳石。在跳石之前要先检查鞋带是否松动,然后要把背包肩带和腰带拉紧,让背包紧贴背部,以免跳跃时背包晃动、重心不稳导致失足。
跳石时眼睛要注意观察前方的情况,准确判断下一个落脚点,注意观察某些石头上留下的长期作为落脚点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净,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盖和门牙喽。
如果仅在峡谷内往返,穿越难度不大。想要在谷底攀爬而上,做一个循环线,穿越的强度便会陡然增强,但对于浸润驴道多年的强驴而言,还是小菜一碟。没有攀登经验的新手,一定要在有安全加护措施的前提下操作,听从指挥,提高注意力,做到安全第一。
峡谷循环穿越,全程大约8公里左右(景区标识到峡谷口有2公里左右的河道),中等偏下强度,用时大约四个小时。
窟窿山是“欢喜岭逆断层”地质结构特征最为明显的代表之地。山顶呈现的是出露的岩体屏障,岩体长约余米、高约30余米,似一道巨闸横卧在山脊之上。岩体中间位置有一个20余米宽、10余米高(目测,无精确度)的拱形窟窿。拱形窟窿口打通了山体南北两个方向,山因窟窿而得名。
在窟窿口,沿着山体东向行走约多米,有一处烽火台,烽火台建造于陡峭的悬崖之上。佐证了这里曾经是饱受过战火洗礼的古战场。
关于窟窿山,民间流传有几段极具色彩的传说。如果仔细思量,都是经不住推敲的。窟窿口的成因,没有史料记载。但是,从公元年7月,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由赫图阿拉城兴兵攻占本溪清河城,由此拉开蚕食辽东腹地的历史事件中,本人愿意相信:窟窿山是明朝守军防御阵地的可能性:因为烽火台,狼烟起,是当时明军相互之间传送信息的标准配置。山体上的大窟窿,说是当时明军为便于两侧互通而炸开的行军通道,更有几分合理性。
窟窿山最高点海拔多米,呈南陡北缓之势。强度中等偏下,用时大约2.5个小时。
徒步穿越卧龙岩溶小峡谷——窟窿山的线路设定
沿着本桓公路(G),过欢喜岭游客服务中心,在新建明山区工业园的下一个路口进入牛欢线乡道(大浓湖方向),在路的叉道处,选择右侧行进(左侧是通往大浓湖、红脸村、牛心台;右侧通往西砬湖,即岩溶小峡谷和窟窿山方向。)。柏油路尽头,就是小峡谷景区的入口,入口处有一个圆石地标,刻有“卧龙岩溶小峡谷”字样。进入景区,还需沿着弯曲的河道前行2公里左右,才能到达峡谷区域。
穿越完岩溶小峡谷后,从谷口退出,回到柏油公路,原路回撤一公里左右,有一条通往南面庄稼地的土道,沿土道前行,登顶窟窿山。过窟窿洞由南坡下山,在G国道任家堡处出山,完成穿越。
强度穿越8公里左右,一个海拔米山体的爬升、沉降。大约用时6小时左右。
附:卧龙岩溶小峡谷——窟窿山连穿提示
:中下。小峡谷穿越注意掌握跳石技巧;窟窿山南坡沉降出山,注意脚下碎石树桩。
:小峡谷穿越,8公里左右;窟窿山穿越海拔米山体的爬升、沉降。
:小峡谷全程时间4小时左右(景区入口计)。窟窿山全程3小时(含休息拍照)。
:四季,避开雨季汛期。
:一般户外徒步人群。
:冲锋衣、裤、登山鞋、登山杖、冰爪等。
:足量饮用水、高热食品及止泻药、消炎药、创可贴等。
:——。
第三条线路徒步旅行:平顶山——四方台——滴水洞(或老母岭)健身步道。
5年8月,本溪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审核,正式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城市。整个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本溪水洞、平顶山、五女山三大主园区。21个景区,30个景点,囊括了本溪所有的地质遗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平顶山景区、四方台景区及滴水洞景区是平顶山主园区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山前大断裂和滴水洞断层等独特的地质遗迹。有佛道宗教道场、金元古城城址、沙俄战争及解放战争遗址等人文、历史景观,以及游牧女真、高句丽、古貊族等多种文化传承的沉淀。
平顶山景区是古庙、碑林、古井、古树、碉堡群、斗姥宫、掩体、洞穴等人文景观资源集中分布地,这些文化古迹是本溪历史的浓缩,是本溪文明进程的象征。
四方台景区的初步挖掘和考证,出土了商代陶片,表明这里曾是古人类居住的遗址。佐证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青云山(即平顶山)就开始有人狩猎、放牧。
滴水洞景区36.4米的大断层(瀑布),发育完善。断层标志清楚而且典型,牵引构造和阶梯式构造特征十分明显,是研究瀑布成因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这条户外徒步线,是本溪旅游局指定的“本溪登山健身步道”。沿寻这座城市的演变轨迹和延续的文化脉络,不仅能够增强体魄,还能提高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在休闲中阅读上千年的文化精髓,缅怀悠久的人文风采,意义深远。
年底,四方台景区、滴水洞景区、老母岭景区的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完工后,此条徒步旅行线路上的景观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大大提升本溪旅游品牌,促使本溪旅游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届时,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牛的网红景区在这里诞生。
徒步旅行平顶山——四方台——滴水洞(或老母岭)健身步道的线路设定
1、本溪高速南口金龙超市——四方台(2.6公里)——马铃署研究所(4.8公里)——滴水洞(5.8公里)
2、本溪高速南口金龙超市——平顶山青云关5.5公里
3、平顶山北门人行入口——青云关(级台阶,爬升高度余米)——四方台(4.4公里)——马铃署研究所(7.6公里)——滴水洞(8.6公里)
PS:马铃署研究所是去向老母岭(3.4公里)或滴水洞(1公里)的中转点
附:平顶山——四方台——滴水洞健身步道提示
:下。
:最长级台阶+8.6公里。
:——
:四季。
:——。
:旅游鞋或软底类步鞋。
:饮用水、创可贴等。
:——
结束语
徒步穿越,有时需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要尽量避开危险的境况,做好安全防护。与队友保持有效通联,服从领队指挥,决不可脱离队伍擅自行动。
要不断提高户外运动基本知识,不断加强户外运动基础技能训练。提高野外恶劣环境下的适应与生存能力,为户外安全提供保障。
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户外徒步成功的标志的是全身而退!
另外,任何地区的生态条件都是脆弱的,户外徒步过程中要注意生态保护,养成爱护生态资源和环境的良好习惯。做到只留下脚印的文明出行。
PS:1、本文是第一次涉及户外运动的文章,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挚欢迎“道上的强驴”指点、斧正。
2、文中部分图片来自户外徒步群,如涉嫌侵犯肖像权益或版权,请私信联系本人。予以改正。
3、请尊重原创,欢迎留言指正,反对恶语相加;欢迎转载、分享,严禁洗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