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沟,何以成为媲美大峡谷的世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共有A级(1A/2A/3A/4A/5A合计)旅游景区1.33万个(具体数据动态调整,每年都略有变化),其中,5A级旅游景区个,占全部A级景区的约2%,可见5A级景区的稀缺性。

不过,近些年对5A级景区的评定倾向于宽泛,“后天”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抢占了“先天”的“景观质量”较大的权重,换言之,也有的“景观质量”极佳的景区没有评上5A级,也有被评上5A级的景区,似乎没有那么好,这是题外话。

5A级景区作为最高等级的景区,核心“景观质量”绝对是一流的,尤其自然型景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分项评价,观赏价值等级为“极高”、文化科学价值等级为“世界级”、奇特程度为“罕见”,等等。

因此,自然型5A景区的核心生态景观或地貌景观一定是“颜值”最高的世界级奇观。

笔者初步统计,在中国5A级景区中,自然型景区占绝对多数,高达52%,(其他古城古镇社会公益商业娱乐型占18%、历史文化型占30%)。自然型景区主要为山水型景区和各类自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沙漠公园、冰川公园、草原公园等),还有洞穴及一些生态休闲旅游区。

那么,自然型5A级景区的命名就极为重要,名称主体应该能够代表它的核心自然景观类型,同时,能够体现景区的核心品牌和价值取向。

当然不少是以其所在地地名命名,地名也是源于景区所在地主要自然景观或地貌特征,有的地名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

统计发现,自然型景区命名以其地貌景观或生态景观类型结合地名者居多,基本归于山、水(河、湖、泉)、峡、谷、潭、瀑、洞、岛等,如黄山、峨眉山;西湖、青海湖;长江三峡、百里峡;德夯大峡谷、太行大峡谷;净月潭、黄果树瀑布、本溪水洞、太阳岛等等。

这些以地貌景观或生态景观某一类型凝聚在一个字或两三个字中,本身就是景观特征的体现,容易抓住人的眼球。

然而,中国有四个5A级景区以极为普通的地形类别“沟”命名,却成了世界级名“沟”。

沟是沟壑的简称,也常常与“谷”连成一个词——沟谷。

然而,“沟”与“谷”从地貌学角度却有“天壤之别”。

“沟”、“沟壑”连地貌的概念都不是,最多是个地形概念。而“谷”是峡谷的简称,是地貌中的一个重要分类,“XX大峡谷”一听起来就很震撼。

山地地区、高原地区到处都是沟壑,可是峡谷却不多见。但从地貌景观本身角度,峡谷可以成为奇观绝景,但“沟”永远都不会。

“沟”与“谷”的主要区别是:沟,沟宽(两侧沟沿顶部间距)远大于沟深,沟两侧是缓倾斜斜坡,并往往生长植被(黄土高原除外),整体上显得平淡无奇;

谷,尤其用于景区的名字时往往指的是峡谷,谷宽(两侧顶部谷肩间距)小于谷的深度,谷两侧是大角度的陡坡,往往是陡峻的崖壁,并且裸露,不生长或少量生长植被。峡谷还可以细分为U型谷、V型谷、障谷、隘谷等类型,谷内还可以“次生”出多个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中观微观地貌景观。整体上峡谷才是最惊险奇特、最有欣赏体验价值的地貌景观之一

那么,这些字面上貌似普通甚至有些土气的“沟”型景区,何以成为5A级景区甚至世界自然遗产。

他们从普通的“沟”中脱颖而出,自然都有绝无仅有的独特之处,上天所赐独一的DNA,无法比拟和复制的奇美。

这四大名“沟”,分别是(四川)九寨沟、(新疆)葡萄沟、(宁夏)水洞沟、(河南)八里沟。

可以说这是勾人心魄的“沟”!

说到底,不是表面的“沟”本身,而是“沟”所处的特殊地质历史演变、区域地貌单元关系、自然生态环境区位、及“沟”里所蕴含的各种独特单体景观神奇的组合。

九寨沟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是长约30公里,平均宽2公里,沟底海拔-米的大沟。

都说九寨沟的水美,的确,“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沟”里如果没有水,就不成为九寨沟了。

那么,有水的地方多的是,却没有一处能比得上九寨沟的,所以国内其他一些景区往往攀附比拟自称“小九寨”,颇有东施效颦之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完全不具备九寨沟独特的气质。

因为,九寨沟的水(体)是湖瀑成群的、是多彩多姿的、是立体叠合的、是有动有静的、是水析出“钙华”自我装饰的,周边还有彩林、雪峰做陪衬,总之是水在“沟”中神奇的存在,充满了神韵。

上述任何一项或几项都不是九寨沟,而是全部的组合。

九寨沟的“炼成”,是她所处区域独特的地质发展历程所致,是被人类视为“地质灾难”中一次次蜕变雕塑而成,是必然中的偶然,是地球表面极小概率事件。

九寨沟形成的地质条件有多个要素:地壳抬升、褶皱断裂构造活动(包括地震)、碳酸盐岩、循环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活动的冰川、维持水量不明显减少的气候等。

在反复的地壳抬升、构造运动、流水和冰川等作用下,碳酸盐岩体被侵蚀、冲蚀、溶蚀、刨蚀、(自身重力)崩塌和堆积等,形成各种地形和地貌,其中包括在不同高度位置的诸多储水“湖盆”及瀑布陡坎,地下水和地表水持续地循环,形成遍布沟底沟坡的湖群(层湖)和瀑群(包括多级陡坎形成的叠瀑)。

地下流水出地表环境变化,溶解的碳酸钙重新析出形成钙华,铺垫在湖盆盆底和盆沿及瀑布陡坎上,成就大规模的钙华池和钙华瀑布。因不同钙华池析出元素离子成分和浓度不同,(同一位置观景)阳光折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颜色的多彩湖群。

现代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或多或少对九寨沟带来“破坏”,可能有些景观会消失,也可能会产生新的景观。因为历史上有一大部分景观是地震等“地质灾害”(包括水的作用)形成的。因此“地质灾害”之于九寨沟不是“祸”而是“福”。

葡萄沟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15公里处。

是火焰山前的一条长8公里、宽2公里,海拔只有米的平缓长沟。虽说平缓,却是火焰山最大的沟。

的确,葡萄沟因优质的葡萄而知名,但不是靠葡萄本身,而是葡萄所在的特别地理位置。整个葡萄沟就是镶嵌的在寸草不生的火焰山上的绿色丝带,或称为火州上(夏季地面最高温度80-90C°)的带状绿洲。

不光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和遍布整沟枝蔓缠绕的葡萄架,还有成排傲然挺拔高耸入云的白杨林和多彩的花草果树及散落其间的维族特色风貌的村落。

葡萄沟,被誉为“火州的桃花源”名至实归。

当然,也少不了维族小伙姑娘的热情舞蹈和惊险刺激的达瓦孜(高空走索)表演。

火焰山上遍布裸露红褐色砂砾岩的纵横沟痕,远观,阳光照射下就像火焰“蒸腾”燃烧的火红纹络,而葡萄沟则是横穿火焰山最耀眼的绿带。

高温难耐的火焰山上,竟然能流出清凉的小溪,流淌在并滋润着葡萄沟。

凡此种种,成就葡萄沟的神奇。

这种特殊地理区位和强烈反差的生态景观组合及洋溢着的维族特色文化风韵,才是它最大的特色,形成了独一无二强烈的吸引力,成就了中外闻名的避暑观光胜地。

再看黄河边上,也有一条神奇的“沟”。

水洞沟

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是长约5公里宽约1公里的沟谷区域,沟内流淌着黄河支流边沟河。

水洞沟的核心资源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距今四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遗迹和遗产。

然而,水洞沟光靠古人类遗址还不足以成为5A。

是文化和自然的奇妙组合。水洞沟还有明长城、“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构筑景观群。

还有,水洞沟拥有中国西北经度最靠东的风蚀地貌——雅丹地貌景观群。风蚀和冲蚀、风化和崩塌联合作用形成了寸草不生的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观。

从而这里充满了雄浑、蛮荒的神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碧绿荡漾的湖水、盘旋翔集的群鸟、摇曳生姿的芦苇荡——0米长的芦花谷,却是另一番如世外桃源的景象。

这就是自然和人文、蛮荒与文明、碧水与黄土交织融合的神奇“大沟”。

八里沟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境内。

海拔-米,是斜切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太行山前沿的一条长约8公里(不是8里)的大沟。

八里沟景区号称“太行之魂、中华风骨”,被称为“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有人赞美八里沟“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九寨青城之幽,黄山峨眉之秀”,虽有夸大其词之嫌,但也确实是太行山地区罕见的绝美景区。

过分攀附比拟,是不自信的表现。也难怪,它是最新一批被评上的5A级景区,知名度相对不高。

实际上,它完全具备自己的神奇之处和独特美。

太行山有多个5A级景区,均为峡谷型景区,名称上也多命名为“大峡谷”,如(河南)太行山大峡谷、(河南)龙潭大峡谷、(河南)云台山(景区有红石峡等若干“峡”)、(河北)野三坡(以百里峡峡谷型景区为核心)等,唯独八里沟称为“沟”。

实际上它是太行山地区嶂石岩地貌的典型代表,与前述太行山的5A级景区相比,地貌景观有独特性。

嶂石岩地貌形成机制与丹霞地貌相似,形态是水平地层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多级断崖石墙,气势宏伟,岩壁陡峭,高耸连绵,且呈多级阶梯状。但少有甚至没有丹霞地貌石柱、石塔、方山等千姿百态的单体和峰林群体的奇异地貌景观。

嶂石岩地貌主要是地壳总体大幅快速抬升又有间歇缓慢抬升,伴随断裂、节理、风化、崩塌,在流水侵蚀作用下,阶段性有水平方向的夷平,有垂直方向的侧切和下切,千百万年漫长地质作用下形成。

八里沟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在三级绝壁的台阶面上均有覆盖,形成三层赤壁翠阶的壮观景象。

八里沟的美景还在于瀑布,大小瀑布就有多处,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瀑布群,特别在太行山地区十分奇特。还有被誉为“太行天河”的红石河(河床海拔1米),被誉“华北第一瀑”的八里沟大瀑布(瀑布落差米)。

因此,八里沟是太行山众多知名大峡谷中的独特存在,不在于叫不叫“峡谷”,而是,它可能是比大峡谷还神奇的八百里太行山上的美丽“沟痕”。

以上就是貌似平常却奇美无比的中国四大名“沟”,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有多“勾人心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