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九曲银河水晶宫

炎热的八月,天公的脾气总是叫人捉摸不透,清晨,从沈阳出发时,太阳还露着笑脸,照得大地银光闪烁。不一会儿,天空又下起了暴雨,宽阔平直的柏油公路,很快就积上了雨水。到了本溪境内,天空堆积着淡铅色的阴霾,周围形成了一道白色的帷幔,汽车象在一个大玻璃缸里行驶,司机打开了电动水刷,不停地在挡风玻璃上左右横扫。四个小时后,到了本溪市西面太子河畔著名的“本溪水洞”。

在休息室里,我们先看了一部介绍本溪水洞的彩色纪录影片。水洞洞体呈“一”字形,全长二千五百多米,比世界上生长最大石笋的古巴马丁山洞长八倍,是北京市房山县云水洞长度的五倍。总容积达三十六万多立方米。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12°C,水势平稳,最深七米,最浅约三米,每日水的流量一万立方米。

据地质学家考证,这个古老的石灰岩充水溶洞,是在奥陶纪石灰岩上经漫长年代水的浸蚀形成的,迄今至少有六百万年以上的历史。景观宏伟壮丽,不仅是我国也是亚洲罕见的大型水洞溶洞。据资料记载,它最早开发于一九一七年,洞口石壁刻有当时的本溪知县单文坤亲笔题词“开天古洞”四个大字。近两年来,前来游览的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洞分水、旱两洞,以水洞最美,名日“九曲银河”,游艇畅通五华里,按自然形态,分为三洞三峡五宫六十景。

看完纪录片,便开始游览。洞口面河朝西,步行入内,顿时使人如置身于水晶龙宫。“宫”体高大、宽阔、幽深,周围怪石嶙峋、飞泉流瀑,无数钟乳悬挂宫顶,似莲花、如宫灯。钟乳的尖端受洞风外流的影响,偏向洞口,满布苍穹……据导游人员介绍,这是“九曲银河”洞的第一宫,名叫“银河宫”,长七十米,宽、高各三十米,官内可容纳一千多人,是水洞的总入口和游船码头所在,是游水洞的起止点。

为了不使洞内空气、景观、水质和水中生物受到污染,游艇都以电作动力。银河官有景点四处:第一是“名人题刻”。高大石壁上刻有薄一波、方毅、楚图南、赵毅敏、韩光、魏传统等人的书法和诗作。第二是“飞泉迎客”:泉从七米高钟乳石间的狐仙洞飞流而下,有“迎客”入洞之意。

第三是“银河渡口”。渡口宏伟壮观、五光十色,船不动时,水明如镜,幽静清新。水面飘逸着一缕缕薄雾,如烟、如练、如白雪、如软绵,微风习习,沁人肺腑,这大概是因为洞内外气温的差异所致。第四是“文化层”。洞口地下约四米深处,埋藏着大量的古人类及殷商、金元时期以来的人类生活、生产用具。经初步发掘,已得千件以上。这对研究北方人类生活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计划将在原址修建一座古人类生态博物馆,使人们在游洞的同时又增长了古人类方面的科学知识。

走过第一宫来到“织女峡”峡中百米洞顶,钟乳奇绝,人们把它分为“宝莲灯火”“银河涌潮”、“乱剑遮天”三个区域。游船行至此处,见倒挂景物映入水中,仿佛万箭齐发上下夹击,真有翻江倒海之势,令人毛骨悚然。

一场“虚惊”刚过,游艇到了“三仙宫”。官中石笋环列,巨石悬空。有似猿猴成群的聚猿坡、有如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花果山,有“福寿双星”、“群仙聚会”、“凌霄殿”、“擎天柱”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顶双钟”。这个由宫顶垂下的六米多长的巨型钟乳,与下面耸立的石笋针锋相对,两石尖锋相距不到一厘米,似接非接,好象刚被斩断的绳索。由于它的奇特,引起众多游人关心,对这一景观的定名众说纷纭,已提名的有“千钧一发”、“古钟索断”“百年好合”等。

二仙宫的最后一景“龟蛇锁江”。此处是洞中水面最窄之处,不足四米。穿过龟蛇并峙的狭口,只见两把七米多长的巨型“利剑”从天刺来,直插水面,寒光逼人,这里叫“双剑峡”。仰头一望,何止双剑呐,简直是个兵器库,刀、枪、剑、戟、戈等密列穹顶,数不胜数。

九曲银河的第三宫是“玉皇宫”,因景物如琼楼玉宇而得名。内有“天王宝塔”、“太白神笔”“麒麟望天”“千钧锤”、“仙丹炉”、“石林倒悬”等。“仙丹炉”内空外圆,乳白透明,似鼓非鼓,玉雕冰砌。长达六十多米的“石林”带倒悬空中,水中有“石林”地,清澈的流水和游艇从中穿过,四面石林环绕,颇有“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一万株”的境况。

前行是“玉象峡”,峡中景物众多,奇妙的是拐过“之”字沟后,遥望一一簇白色石笋立在水边,近处一看竟是五官分明,四肢拱立的白象,正在插鼻饮水,栩栩如生。穿过前面的“小三峡”,就是“北极官”,置身此官,恍若来到北极世界。两岸冰封钻云、白雪伏谷、巨树参天、玉藤垂悬,寒气逼人。北极宫是全洞最高最大的一一宫,宫顶离水面三十八米,长二百米,烟雾缭绕,水质清冽甘甜。侧耳静听,水声叮咚,终年不息。

北极宫的尽头,游人可听到水流哗哗,那是从洞内深处传来的,由于洞窄流急落差大,船已不能入内,五华里游程到此为止。顺流返回洞口,弃舟登岸再游旱洞。早洞曲折幽深,蜿蜒盘旋,故此取名“蟠龙官”。洞内云雾烟雨,溪涧湖潭错岔其间,尤以“蟠龙”“龙潭”、“甘露池”、“香脂壁”等十二处景点为最佳。

香脂壁香味四溢,此壁为什么有清香气味,至今仍是不解之谜。洞中还有一条百米长的“照影河”,水清见底,倒影相映。成群的红鳟鱼往来游弋,投饵水中,群鱼竞食,其景可与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媲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