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雨叶文福为本溪写的诗

刘兴雨简介

刘兴雨,年来到这个世界的男(难)人。是中国作协会员却没写过小说剧本,都是些小打小闹的东西。是高级编辑,刊物只编过学生内部刊物《新叶》,只推出一篇有影响的文章——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报纸只编过市级的。书,只编过《鲁迅集》《胡适集》,《张捷诗歌精选》、《阿明絮语》。马牧边的《独步夕阳》《本溪诗歌选》还是和冯金彦合编的。

《刘兴雨集》作为全国重点中学优秀教师推荐的杂文经典侥幸印了四次,《追问历史》一书,在《中华读书报》上意外与铁凝、冯唐、王小波、余华等六人的书一起被推荐。

叶文福为本溪写的诗

原创:刘兴雨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如果评两位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诗人,一个是北岛,另一个可能就是叶文福了。北岛以他现代的思维写出了众口传扬的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成为极少的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诗人。而叶文福则以他《将军,不能这样做》一时间席卷大江南北,堪称雷霆万钧,这在当代诗歌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他虽然此后历经磨难,但人们常常提起他,把他视为真正的诗人。乃至于评那年的诗歌奖人们绕不过他,但那首诗当时犯忌,就评了他另一首诗作为安慰。但这位有骨气的诗人据说是拒绝上台领奖。

他后来的命运正如他诗中所言:

怒斥将军楼霸地,

愧怜妻女祸招灾。

头无片瓦忧天下,

胸有冰心照玉怀。

他失去的实在太多了,老天爷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送他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当妻子作为补偿。据说是他的演讲,打动了年轻女军人的芳心,不顾家人反对,在别的姑娘以与大款官员相伴为荣时,毅然跟随落魄的诗人,过起居无定所的日子。

这个女子叫王粒儿。他们的爱情在当代当得起那四字成语:可歌可泣。

从那以后,他在万千痛苦中有了慰藉,在一片昏暗中有了光明和幸福。他一直像初恋一样,不停地给自己的爱妻写诗。年在北京置办一套新居。夫人在如锥之地与他苦苦相守多年,毫无怨言。搬进新居,心花怒放,有空就拼命擦地板边擦边叫:“真幸福呀,真幸福呀!”他听了心如刀绞,仿佛项羽看虞姬舞剑,嘴里不住地赞:“好哇!好哇!”心里却把持不住惊涛拍岸。

与照片里几位名人相识皆拜孙承所赐,照片上那三位京城大腕,都是看孙承面子到本溪来的。这里面,左起第二个徐刚是文革当中北大学生(工农兵学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一本诗集中,他的诗在第一页。那是那个时代中较有影响的作品。他后来写的传记《梁启超》感动了无数人。挨着他的人叫韩作荣,后来当了《人民文学》主编,可惜已经逝世了。他是个诗人,写过很多评论。挨着他的女子是白雪曼,她后面的是叶文福,叶文福后面是孙承。

这里面叶文福与孙承交谊很深,不但自己来看孙承,还拉来了那两位大腕。这两位珍重友情,年1月,叶文福在写长篇小说过程中发现得了结肠癌。大年三十,韩作荣、医院陪他守岁,直至夜深方回。友人们去后,他怅然若失。觉得恩仇未报,生死不知,思绪万千,慷慨赋诗。写了谢世留言:

冲霄一怒大英雄,

绝病床头两袖空。

回首平生天堕泪,

耕诗半世马追龙。

伤心莫过愚民苦,

拍胆欣逢鬼魅凶。

笑赴泉台无憾事,

生如沧海死如虹。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韩作荣却走在了他的前面。

叶文福年前后曾两次到本溪,一次与友人,一次与妻子。与妻子来那次就住在孙承家,游览了本溪水洞,还到了晚报,顺便到了我的办公室。因为孙承把每期的《本溪晚报》都寄给他,我在上面发表的谈历史的文章他也能看到,而且很有兴趣。

到我办公室后,我让他为我留言,他写了一句:恳请您珍惜自己灿烂的才华。

其实,比起他来,我哪里敢说什么才华,更不要说什么灿烂。我只把他看成李白写庐山瀑布,是诗人的夸张而已。但里面隐含的那种感情和期待确实流露笔端。后来《追问历史》出版,这句话就印在书的封底。

他回到京城后,给孙承、雪曼写了一首七律《思孙承、雪曼伉俪》,诗云:

弯过沈阳是本溪,

才情玉德总沉迷。

风追白马称王子,

雪化冰心笑贵妃。

美酒三盅肝胆热,

英雄一怒汉天低。

相思似水穿城过,

滴滴掏来是子期。

年4月3日还写了两首《怀本溪》,提到了本溪的污染。很是惋惜,全诗如下:

1

为有高朋在本溪,

几多好梦总沉迷。

青山垂乳天心正,

丽水流香地蕴奇。

莫教假穷烧乱眼,

便将真富毁于斯。

江山万古因长绿,

灭国黄沙一夜吹。

2

青山丽水苦依人,

滴滴醇香醉鬼神。

山不负人人自负,

水堪旌史史难旌。

门前老树曾荫祖,

窗后小溪要育孙。

恨不流干千古泪,

冲开秽浊现清芬。

这些都收在深圳报业集团为他出版的《叶文福诗词选》中,我还特地写了一篇评论,但他似乎并不看好,也许是我没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古体诗的精神。不因为你写了为我叫好的文章,我就肯定你,这也许就是诗人的性情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他的诗词是我看到的当代一流的作品。

与叶文福在本溪市儿童乐园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74.html